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足球推荐最准确网站 > 新闻动态 > 花一亿,造个“太阳”
花一亿,造个“太阳”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07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十年内看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突破

已不再是天方夜谭

今年1月,“一剑一堆”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。

“一剑”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“赤霄”,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,得名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,是一把实打实的“光剑”。1月14日,“赤霄”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,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“任督二脉”。不到一周后,1月20日,位于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,也就是“一堆”所指的聚变实验堆,实现了超1亿摄氏度、1066秒稳态运行,刷新世界纪录。

有“人造太阳”之称的托卡马克装置,旨在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,在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,从而产生大量清洁能源。近年来,国内核聚变研究从基础科研逐步迈向工程实践,除了“国家队”的大科学装置外,核聚变企业也带着各种小巧灵动的自研装置“加入战场”,国内商业核聚变领域规模初具。

去年7月,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《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》,调研了全球最重要的45家核聚变商业企业。在35家受访回复的企业中,最乐观的3家认为2030年前其可以实现聚变电力上网。国内企业星环聚能是受访企业之一,其创始人、CEO陈锐虽然不是最激进的那一派,但仍认为到2030年左右,至少会有一些商业化聚变公司能够制造出聚变示范电站。

星环聚能创始人、CEO陈锐。图/受访者提供

陈锐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,后获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,2014年起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任教。2021年,他和本科同学一起创立星环聚能,旨在通过技术创新,将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,提供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。国内商业核聚变发展得如何了?星环聚能度过了怎样的2024年?